
新华社英国贝尔法斯特11月13日电
新华社记者高文成
逾400人出席、近150家企业赴约——英国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究竟藏着怎样的魅力,让中英企业家在此汇聚?带着这份好奇,记者来到贝尔法斯特,参加11日由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馆、北爱投资局和英国中国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-北爱尔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。
论坛举办地不远处,泰坦尼克号博物馆静静矗立,这艘传奇邮轮当年正是在此地的哈兰-沃尔夫造船厂建造。当地造船业辉煌不再,但为这里留下深厚的工业底蕴和高素质制造业人才,成为今日对外合作的重要基石。
“凭借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、独特的区位优势,北爱尔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理想发展平台。”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和副首席部长办公室部长艾斯琳·赖利的话,点出了这片土地的核心竞争力。这里是全欧洲航空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,全世界约30%的飞机座椅都产自这里。
汤普森航空座椅公司,正是中国与北爱先进制造领域合作的典范。这家2004年成立的北爱企业,2016年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资收购时,虽已跻身行业前列,却面临研发投入不足、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困境。“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航空业低迷,若没有中国投资方的长期支持,我们很难渡过难关。”公司首席执行官基思·安德森坦言。
最让安德森动容的,是2022年企业决策建设世界级动态测试中心的经历。“当时公司正处于资金困境,甚至需要向投资方借款维持运营,但中方批准了建设测试中心的提案。他们深知,这是具有长远价值的布局。”这份信任,为企业注入了关键动力。
12日,记者到访这座动态测试中心:随着倒计时结束,搭载假人的座椅瞬间弹射,模拟16倍重力加速度的冲击测试直观呈现人体生存场景。“此前我们需将测试座椅运往全球其他机构,耗费高额物流成本,还需迁就对方日程;如今自主掌控测试节奏,可随时开展研发验证、风险预判,每20到3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动态测试,高效应对复杂多变的行业监管标准。”安德森说。
合作成效显而易见。“两年前,全球排名靠前的航空公司中仅三分之一与我们合作,如今这一比例已超一半,现有订单量已经覆盖未来3年半的产能规模。”安德森说。
公司董事长王廷江说:“北爱深厚的工业底蕴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,与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整合、智能制造上的优势形成互补,这让我们坚信未来合作会迈向更高水平。”
论坛现场,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用“创新发展、扩大内需、绿色转型、开放合作”四个关键词解读中国机遇,燃起中英企业家的讨论热情。
比亚迪企业代表敏锐捕捉到北爱资源潜力。“这里风能资源丰富,电价相对合理,但电网消纳能力不足,而我们在储能、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储备恰好能解决这一痛点。”比亚迪计划年底前设立4家门店,推进充电桩网络建设,“让北爱的清洁能源驱动更多电动汽车”。
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贸易商格里·奥赖利也将视野投向新能源。“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新能源制造商,这其中蕴藏着巨大合作潜力。”
相比产业合作的“新意”,更动人的是跨越重洋的“心意”。“尊重本地需求、坚守长期主义”,是很多北爱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成功密码。由3200名农场主组成的湖畔乳业,将中国视为主要市场之一,2024年更特意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调整配方研发新产品,这份用心赢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。
“合作关系超越商业本身,注入人文温度。友谊是商业合作最坚实的纽带。”安德森的话道出许多合作者的心声,“北爱尔兰重视与中国朋友的友谊,一旦成为朋友,便是真挚长久的伙伴,商业合作自然水到渠成。”
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